自戀的心理學

在古希臘羅馬時期流傳著一個神話故事,描述了一個叫作那西瑟斯的男子對自己的美貌過於著迷,最終溺死在河中。這個神話體現了自戀的核心意思,即為自我陶醉。心理學上將自戀分為浮誇型和脆弱型兩種,還有一種更極端的自戀型人格障礙。自戀者可能表現出自私的行為,導致風險和不道德的決策。自戀似乎在個人主義和自我鼓吹的文化中更為常見,而社交媒體也可能助長了自戀行為。修正自戀行為可能需要心理療法或增強同情心的訓練,但對於自戀型人格障礙的人來說,這可能是一個困難的挑戰。

總結來說,自戀是一種誇大和膨脹的自我形象,有兩種主要形式:浮誇型和脆弱型。自戀可能導致自私行為和對他人的傷害,甚至發展成自戀型人格障礙。基因和家庭環境可能對自戀的形成起作用,而社會文化的價值觀也可能影響自戀的盛行。雖然自戀者可以透過心理療法和同情心訓練來改善自己,但要真正改變自戀行為對那些患有自戀型人格障礙的人來說卻是一個艱鉅的挑戰。自戀者需要努力學會客觀審視自己的行為,並且懂得關愛他人,才能走出自戀的陰影。

 

我的收藏文章

  • 自戀的定義:自戀是一種誇大且膨脹的自我形象,自戀者認為自己比別人更出色。
  • 自戀的分類:自戀可以分為浮誇型自戀和脆弱型自戀,以及更嚴重的自戀型人格障礙。
  • 自戀的特徵:浮誇型自戀者追求關注和權力,脆弱型自戀者則對權利敏感,容易感到威脅和輕視。
  • 自戀的後果:自戀可能導致自私的行為、不道德的決策以及憤憤不平和攻擊性的反應。
  • 自戀型人格障礙的特點:包括自視甚高、缺乏同情心、特權意識以及需要被崇拜和關注。
  • 自戀的成因:可能與基因成分有關,且受到育兒方式和文化背景的影響。
  • 自戀在當代社會的表現:個人主義和自我鼓吹的文化,以及社交媒體的興起,可能與自戀人格特徵的增加相關。
  • 自戀的治療方法:心理療法和增強同情心的訓練可能有助於自戀者修正缺點,但對於自戀型人格障礙的人來說,自我反省和自我完善非常具有挑戰性。
  1. 古希臘神話中的那西瑟斯為什麼會溺死在河裡,他對哪種情感有著過度的執著?
  2. 心理學上自戀的定義是什麼?舉出兩種自戀人格特質。
  3. 自戀型人格障礙的主要特徵包括哪些?為什麼它會造成對他人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