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業不想讓你知道的事


1997年,《紐約時報》上出現全版廣告,警告美國簽署《京都議定書》將嚴重影響經濟。這則廣告由「全球氣候聯盟」發出,實則背後由石油行業支持,意在散播對氣候行動的懷疑。早在1970年代,石油公司已知燃燒化石燃料對氣候的威脅,但並未警告大眾,反而繼續投資石油。隨著科學家發出警告,石油業則展開公關活動,試圖抹黑科學研究,並將氣候問題政治化。儘管石油公司承認化石燃料的影響,卻否認曾誤導公眾,氣候變遷仍讓大眾付出沉重代價。
石油產業的公關活動成功地將氣候變遷問題政治化,延誤了有效行動的時機。儘管當前面臨的氣候挑戰日益嚴峻,我們仍然有機會改變這一局面,重新回到科學和事實的對話中。採納可再生能源和可持續做法,不僅能保護我們的地球,還能確保人類的未來。集結所有人的力量,共同推動環保行動,才能克服氣候危機,創造一個更美好的明天。

 

我的收藏文章

  • 石油行業隱瞞環境風險:自 1970 年代起,石油公司就意識到其產品對氣候的危險,但選擇掩蓋真相。
  • 公關活動誤誤導:石油業投入巨額於公關活動,以詆毀科學共識,誤導大眾,並將氣候責任轉移給消費者。
  • 政治影響力:石油業利用其影響力在政治層面推翻環保法規,例如說服美國政府退出《京都議定書》。
  • 綠色欺騙:石油業在綠色能源上的投資被過度誇大,以營造正面形象,但實際上這些投資非常有限。
  • 持續的環境代價:氣候變遷每年造成數十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和生命喪失,而石油行業的負責行為持續延誤對氣候變遷的有效反應。
  1. 《全球氣候聯盟》是如何試圖影響美國對於《京都議定書》的看法?
  2. 石油產業在面對氣候變遷科學警告時,採取了什麼樣的措施來掩蓋這些警告?
  3. 根據文章,石油公司在提供有關氣候變遷的資訊時,有哪些手段來製造懷疑氛圍?